“广告拍卖,照常举行,还是价高者得!
另外,给朕盯紧国子监和那些喜好多言的御史,若有谁公然以此事非议朝政,记录下来报朕。”
“是,陛下。”
李世民站起身,走到殿门口,望着远处恢弘的长安城。
他的目光越过重重宫阙,仿佛看到了那十万份报纸正如燎原之火,席卷向更广阔的大地。
些许阻挠,或许无法避免,但这打破世家垄断的势头,已然无可阻挡。
……
李承乾接到李世民的口谕,心中大定。
外面的流言蜚语,他通过自己的渠道也有所耳闻。
他深知,这是变革必然触及既得利益者所带来的反噬。
然而,李世民的明确支持给了他最大的底气。
“不必顾虑,放手去做!”——这简短的八个字,如同尚方宝剑,斩断了可能的掣肘。
东宫属官们原本因世家暗中散布的流言而有些惴惴不安,此刻也如同吃了定心丸,办事效率更高。
面对蜂拥而至、挥舞着巨资求购广告位的商贾,李承乾指示属下:即刻拟定详细的广告刊例与竞价规则。
很快,一份条款清晰的《贞观民报广告刊例》被张贴于东宫门外。
其上明确规定了各版位、尺寸的基准价格,并宣布将采取“价高者得,定期竞拍”的原则,且所有广告内容需经东宫审核,不得有虚假、夸大之词,不得有违朝廷法度与公序良俗。
此举非但没有吓退商贾,反而因其透明和“皇家认证”的意味,更激起了他们的狂热。
的外衣,将问题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弊上。
紧接着,房玄龄也出列,沉稳奏道:“陛下,臣以为,《贞观民报》利大于弊。
政令直达百姓,可有效杜绝胥吏欺瞒,此乃善政。
广告所得,充盈东宫用度,亦可补贴报业,使其长久,减轻国库负担,此乃善财。
至于士林清议,本应百花齐放,报纸提供一平台,使寒门有才学者亦可扬名,未必是坏事。
若说浅俗,教化百姓,正需深入浅出,阳春白雪固然高雅,却难以下里巴人。
臣以为,报纸可行,但需不断完善,加强内容审核,引导正向舆论即可。”
重量级的宰相一开口,风向立刻转变。
魏徵也随后补充,强调报纸需重视内容真实,防止成为谄媚邀宠或攻讦政敌的工具,建议设立审稿机制。
李世民听完各方意见,微微颔首,最终定调:“《贞观民报》乃新生之物,有其利,亦难免有其弊。
然朕观其成效,惠及民生,畅通政令,功莫大焉。岂可因噎废食?
玄龄、玄成所言甚是,当以完善、引导为主。太子。”
李承乾立刻出列:“儿臣在。”
“报纸之事,继续由你主持。广告收益,亦由东宫统筹,用于报纸本身及推广教化之事。
然需谨记,内容务必详实准确,舆论导向务必秉持公心,若有差池,朕唯你是问!”
“儿臣遵旨!”李承乾朗声应道,心中一块石头落地。
李世民不仅再次明确支持,更将广告的财权也正式划归东宫,这意味着报纸有了自我造血的稳定机制。
这场朝争,以皇帝力挺、东宫大获全胜而告终。
崔师仁等人虽然心中不甘,但见陛下态度如此坚决,也只能暂时偃旗息鼓,另寻他法。
自此,《贞观民报》在京畿地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!
长安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民报,要是谁没听过,都会被笑话死
而李承乾也准备趁热打铁,开始筹划将报纸向更远的州县推广。
…………